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公司新闻

NG体育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前夕记者探访临床一线的创新故事 ——医生“发明家”守护健康更“有谱”

  NG体育他们研发出颠覆性医疗设备,让手术更加精准、高效;他们设计出智能化预警系统,一次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他们探索精准医疗的无限可能,寻找最优的手术方案……得益于我省一系列鼓励和保护创新以及产医融合的政策举措,医疗领域敢于探索未知、敢于挑战难题的科研氛围更加浓厚,医生不仅治病救人,更在自身领域成为引领创新的“发明家”。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前夕,记者走近这些临床一线的创新者开拓者,看他们如何让“大胆创意”变成福泽患者的美好现实NG体育。

  如果能够早一点识别出患者的危险症状,诊断的准确性就会提高;脓毒症目前没有治疗药物,如果有新的诊治疗法,就能够把患者从死亡线拉回来……在临床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谢剑锋让这些“如果”逐一成为医学创新的成果。

  在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医护工作区墙上,一整面显示屏闪烁显示着各个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这背后是谢剑锋所在团队创新研发的院内重症患者早期预警及快速反应平台(CCRRT)NG体育。谢剑锋介绍,该平台通过无线监测与传输技术,实时同步患者的生命体征、电子病历及检验检查信息,实现对临床数据的深度整合与实时风险预警。“这些病人来自不同的科室,但他们的数据都被集中到平台上。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对病人进行评分,绿色代表安全,黄色提示风险,而红色则意味着高度危险,需要立即处理。”谢剑锋说,这个数据平台能够实时“识别”出潜在的重症患者,而不像过去只能等待人工发现。该平台上线后,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下降了30%。

  凌晨两点,中大医院重症病房时常出现一个身影,值班护士长知道,谢剑锋又起来查房了。他对每一个病人问得细、查得细、想得细,治疗得更细。临床医生的日常工作十分繁忙,如何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谢剑锋坦言,“科研与临床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医学科研最终要落地于临床,真正实现医学技术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最终让患者受益。”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的基础科研一定是基于临床问题的探索性研究,其最终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提高诊疗效果。这才是真实可靠、有价值的医学科技创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张昊说,“比如最近一台比较复杂的手术,患者60多岁,肺癌晚期,不仅病灶大,位置也不好,根治性切除难度很大。但现在,我们对这类手术已经非常有经验了。”

  人有5个肺叶,以手指作比,大部分肿瘤出现在“末梢”或“中部”,切除难度不大;有些在“手指分叉处”的肿瘤比较难对付,较大的肿瘤在过去很难实现根治性切除。张昊此次接诊的患者就是后面这种情况。为了提升这类患者的手术预后和生存期,张昊结合国际最新肺癌药物研究进展,反复琢磨、研究相关手术经验,在免疫新辅助治疗后中央型肺癌重建手术方面取得突破,并开展了江苏首例“达芬奇Xi系统免疫新辅助治疗后局晚期中央型肺癌袖式切除术”。这种治疗方式通过免疫药物的应用使肿瘤缩小、癌症降期,最终实现肿瘤根治性切除,提高了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如今,张昊完成此类手术例数居省内首位、国内前列,并参编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国际专家共识。

  在基础科研上屡屡突破NG体育、获得7项授权专利的张昊常常和学生说,如果只会看病、做手术,那医生能救的人很有限,而通过科研解决临床问题,则会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好的临床医生是天然的临床研究主力军,无论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做临床研究,都要聚焦临床问题开展探索、创新,才能逐步成长。

  “我们研发的机器人‘上台’,从图像规划到在脊柱上把椎弓螺钉全部打好,只用了20分钟。这样难度的手术,成熟的医生也要用五六十分钟,我们是追不上机器人速度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周振宇说。他口中的机器人名叫小逸智动骨科机器人,由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主要应用于脊柱和四肢骨折、骨盆髋臼手术。

  “最开始有这个想法是源于8年前一次学术交流,有一位教授聊到骶髂关节脱位手术时提醒,打螺钉要特别谨慎NG体育,如果螺钉穿到前方刺破腹主动脉,患者几乎下不了手术台。”周振宇说,“工具不好用”是促使他进行医疗创新的原因之一,如果可以根据CT扫描图像来规划路径,然后将规划传给机械臂完成操作,准确度将高得多。但整个过程涉及软件自动化、电路机械设计等一系列非医学的专业知识,待想法成形、聚集各专业志同道合的伙伴,周振宇线年。

  研发过程中,团队坚持机器人部件国产化。以核心部件光学为例,这个部件相当于“眼睛”,是实现术中导航的关键,国外主流光学的精度是0.1毫米。产品研发团队花3个月时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光学的精度为0.4毫米。将精度从0.4毫米提高到0.2毫米,团队又花了3个月时间,而让精度从0.2毫米精进到0.1毫米NG体育,团队整整用了半年时间。如今,小逸智动骨科机器人更新至第二代,体积缩小,精度大幅提高。目前,市面上其他国产骨科机器人的价格超过千万元,只有大医院负担得起。周振宇团队希望将产品的最终价格控制在300万元以内,同时降低对辅助设备的要求,让机器人在基层得以推广和应用。

  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肺结节超微创精准治疗技术,成为国际培训基地;南京鼓楼医院研发新型重度脊柱畸形内固定器械,矫正率从50%提高到73%;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儿童脑部肾素瘤射频消融手术……一幕幕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场景,正是江苏临床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生动实践。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自高水平医院建设开展以来,16家建设医院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95个、“产学研医”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医药创新联合体29个,获得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57个,发表高质量论文1599篇,获得专利授权761个,实现科技转化成果203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746项。

  处于临床一线的医生,距离患者最近、最懂患者需求、最了解技术堵点,他们不仅会看病救人,还是医学创新链上的重要一环,对医疗创新起到了引领作用。瞄准“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医疗领域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成果,正加快培育和发展医疗新质生产力,更快更广惠及百姓健康。